专注于高等教育
科普综合平台
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客体与主体之间基于实践形成的意义关系,其核心在于客体属性与主体需求的一致性。以下是具体解析:
价值是主体与客体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意义关系,体现客体对主体需求的满足程度。例如农民种植庄稼,庄稼(客体)通过满足农民的食用需求(主体)形成价值关系。
本质特征
- 主体性: 价值关系由主体(人)主动建立,客体本身无内在价值,其价值取决于主体的需求和认知。 - 实践性
与经济学价值的区别
哲学价值不涉及劳动凝结或商品属性,而是关注客体对主体需求的满足程度。经济学将价值定义为商品中的劳动量,属于特定领域的范畴。
价值判断的客观性
虽然价值关系由主体建立,但客体对主体需求的满足程度具有客观性。例如,食物对生存需求的满足是普遍认可的。
价值共识的形成
当客体被主体广泛认可并实践时,可能形成价值共识。例如,某种商品因社会需求被普遍接受,其价值便通过市场交易体现。
综上,哲学价值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动态关系,通过实践和需求匹配形成,具有主体性、实践性和相对性特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