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于高等教育
科普综合平台
关于“哲学的本然”这一表述,需要从不同哲学传统和语境中综合理解:
一、中国哲学中的“本然”
在中国传统哲学中,“本然”指事物存在本身的性质或规律,如《老子》中“本然”被用来描述道的本质属性,强调“涤除玄览”即通过内心直觉体悟存在本身。
自然与人性
王阳明提出“复其本然”,指恢复人至善的本性,认为人本无恶,止于至善即是复归本然状态。洪应明在《菜根谭》中也用“本然”形容人品的天然本质,强调返璞归真。
二、西方哲学中的相关概念
自然哲学的起点
西方哲学中,“本然”常被用于自然哲学,指自然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,如亚里士多德探讨万物本质属性。
存在主义中的“本质先于存在”
海德格尔在存在主义中虽未直接使用“本然”,但强调通过“存在本身”(Dasein)的意识活动揭示存在意义,与“本然”有相似的体悟性。
三、哲学本质与“本然”的关联
哲学的本质是理性认识世界,而“本然”作为对事物本质的探求,是哲学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:
唯物主义: 通过物质属性解释世界,追求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。 唯心主义
总结
“哲学的本然”并非单一概念,需结合具体哲学流派理解:
中国哲学侧重通过体悟或理性认知回归事物自然状态;
西方哲学则通过逻辑分析或存在体验揭示本质规律;
哲学本质是不断追问“本然”的过程,即对存在、知识、价值等根本问题的探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