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于高等教育
科普综合平台
学校应急避难场所的设置需结合场所类型和功能需求,主要分为以下两类:
一、学校内部应急避难场所
依托学校现有教学楼、体育馆等设施,需配备应急照明、供水、消防等11项功能区,可快速转换为临时避难场所,适用于地震、地质灾害等。
典型案例
- 平度市: 新建5所中学应急避难场所,包括平度第一中学、平度实验小学等,均位于学校操场或空地,可容纳数百人。 - 昆山市
二、学校周边公共应急避难场所
选择公园、广场、体育场等开阔空地,需满足步行5-10分钟可达,且配备明显标识牌。
功能配置
包含应急指挥中心、供水、垃圾收集等基础功能,部分场所可容纳数千人。
三、注意事项
标识与熟悉度: 需关注应急标志、疏散路线,提前与家人约定避难地点。- 建设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