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于高等教育
科普综合平台
根据中国高考的科目设置规则,高考的"主科"定义及构成如下:
一、全国统一高考主科
语文
考试内容涵盖阅读理解、写作、语法、词汇及文学常识等,是所有考生必考的科目。
数学
侧重数学基础与问题解决能力,内容从代数、几何到概率统计等,难度较高且贯穿高中阶段。
外语(英语)
考试内容含阅读、写作、听力、语法等,是高考的必考科目。
二、选考科目分类
文科综合(历史、地理、政治):适用于选择文科方向的考生。
理科综合(物理、化学、生物):适用于选择理科方向的考生。
三、考试模式差异
传统模式(3+2):全国统一试卷,文科考语数英+文综,理科考语数英+理综。
新高考模式(3+3/3+X):部分地区实行选考科目,例如:
文科:语数英+3门选考科目(如政治、地理、生物);
理科:语数英+物理/历史+1门选考科目(如化学、生物)。
四、主科与副科的界定
主科为语文、数学、英语,是高考的必考科目,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;副科(如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)为选考科目,考生可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。但需注意,不同省份对主科的定义可能因科目组合方式存在差异,例如浙江实行10门科目考试,但考生只需选3门。
综上,高考主科为语文、数学、外语,选考科目根据考生志愿和所在省份政策确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