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于高等教育
科普综合平台
根据近年考研数据,报考人数较少的学校及专业主要集中在以下类别,具体分析如下:
一、报考人数持续下降的顶尖高校
- 2019年报考19157人,2021年降至16057人,降幅14.1%,连续两年下降,主要因专硕招生名额减少。
- 优势:2025年计划招生3712人,专硕名额充足,统考竞争压力缓解。
中国传媒大学
- 2020年报考18638人,2021年降至14707人,降幅21.1%,受复试改革影响显著。
- 优势:2025年计划招生约1500人,推免比例提高至70%以上,统考竞争压力降低。
暨南大学
- 2019年报考19157人,2020年缩至18695人,2021年进一步降至16057人,降幅14.1%,连续两年大幅下降。
- 优势:2025年计划招生217人,专硕和学硕名额充足,推免比例高达70%。
深圳大学
- 新传专业报考人数连续三年下降,2022年专硕实考人数达1140人,2023年减少至约570人。
- 优势:学硕报考人数稳定,推免比例较高,统考录取门槛降低。
二、报考人数下降的普通高校
西南财经大学
- 2022年报考人数比2021年减少约4000人,降幅显著。
四川大学
- 2023年报考人数为3.6万余人,较2022年减少近10000人,降幅超25%。
郑州大学
- 2023年报考人数为31080人,较2022年减少7052人,降幅约18.5%。
华侨大学
- 2024年10月报名人数较上年减少千余人,报考热度持续低迷。
三、报考人数波动的院校特点
双一流院校: 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(2023年报考人数同比减少7%)、华南师范大学(2022年减少5000人)等,受推免比例提高、统考名额减少影响较大。 新传类院校
专项计划影响:部分院校因专项计划调整导致统考名额减少,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(2021年推免人数增至751人)。
四、报考人数较少的专业方向
学术型专业:如中国农业大学(2022年报考人数减少6000人,降幅超1/3)。
冷门学科:如材料科学、化学等专业在一志愿中竞争激烈,但总报考人数较少。
总结
报考人数较少的学校多为顶尖高校或专项计划调整院校,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竞争压力适中的院校。同时,需关注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,了解专业名额变化对报考策略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