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于高等教育
科普综合平台
关于数学学习目标的撰写,无论是学生自我设定还是教师教学设计,都需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原则。以下是综合整理的要点:
一、学生自我设定目标
目标需具体描述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或结果,例如“学生能够通过折纸操作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”。
可操作性
避免模糊表述,如“提高数学成绩”,可改为“下次考试数学成绩提高10分”。
分层次设计
根据学生基础差异,设置基础、提高、拓展三个层级目标,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参与。
定期评估与调整
每周检查学习进度,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分数或学习计划。
二、教师教学设计目标
核心素养导向
围绕运算能力、几何直观、量感等核心素养设计目标,例如“通过观察图形发展空间观念”。
行为动词选择
使用“能够”“会”“能运用”等动词,明确学生应具备的行为,如“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”。
过程与方法
注重学生参与过程,如通过“小组合作探究”培养协作能力。
评价方式
结合形成性评价(课堂表现、作业)和终结性评价(测验、考试),及时反馈学习情况。
三、书写格式建议
学生目标: “学生能够……”+具体行为描述(如“通过折纸操作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”) 教师目标
“学生通过……活动,达成……能力”(如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,掌握三角形分类方法”)
示例:
“学生能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购物问题,正确率≥90%”
四、注意事项
避免单纯追分数:目标应关注能力提升而非排名,如“掌握小数乘法计算方法”比“下次考试数学排名进前20名”更科学。
结合教材与学情:目标需与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水平相匹配。
通过以上方法,可以确保数学目标既符合课程标准,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