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于高等教育
科普综合平台
《瑜伽经》是印度古典瑜伽体系的核心经典,由帕坦伽利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创作,系统总结了瑜伽的理论与实践方法。以下是关键要点:
《瑜伽经》是瑜伽从实践走向系统的标志,整合了当时流行的各流派学说,并结合古典哲学,使瑜伽成为印度正派哲学的核心,帕坦伽利因此被尊为“瑜伽之祖”。
内容结构
全书共分四章,194-196节经文,具体为:
- 第一章:三摩地(Samadhi): 阐述瑜伽目标,即通过专注达到梵我合一的境界。
- 第二章:方法(Sadhana):介绍瑜伽八支的前五支(自制、坐姿、调息等),解释心智活动与自我认知的区别。
- 第三章:成就(Vibhuti):描述专注、冥想、入定等内支带来的超自然能力(如神通),但强调其是解脱的障碍。
- 第四章:解脱(Kaivalya):说明最终目标是超越世俗,实现灵魂的独立与解脱。
- 身心统一:
通过控制心智活动(如知觉、记忆、睡眠等)回归本我,消除欲望与执念。
- 八支分法:将瑜伽实践分为道德规范、身体训练、呼吸控制、专注冥想等系统步骤。
- 超越宗教界限:以哲学智慧指导修行,影响印度及全球文化,成为人类智慧的重要源泉。
历史地位
《瑜伽经》是瑜伽哲学的奠基之作,其体系被后世瑜伽流派广泛传承,并衍生出《薄伽梵歌》等经典。它不仅是宗教实践的指南,也是科学修行的典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