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于高等教育
科普综合平台
学校数学教研活动的报道需要系统地记录活动的背景、内容、过程及成果,以下是一个结构化的写作指南:
一、标题与导语
标题:简洁明了,突出活动主题,例如《整十数加减法教学研讨》《多边形内角和课堂观察》等。
导语:简短介绍活动背景、时间、地点及主讲教师,例如“为深化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,我校数学组于2024年3月22日开展了以‘整十数加减法教学策略’为主题的教研活动,主讲教师为马瑞青老师”。
二、活动背景与目标
背景:说明开展活动的初衷,如“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,促进教师专业成长,加强校际交流”。
目标:明确活动要达到的具体目标,例如“探讨高效课堂模式,探索符号意识培养策略”。
三、活动内容与过程
- 介绍集体备课的流程,如“教师们围绕教材内容、教学目标展开讨论,重点分析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及解决策略”。
- 详细描述课模教学过程,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、学生的互动环节及教学方法,例如“马瑞青老师通过情境导入、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法的算理”。
课堂观察与反思
- 记录其他教师的课堂观察记录,如“朱艳苏老师在《多边形内角和》课中注重自主合作学习,课堂氛围轻松民主”。
- 课后教师进行反思与交流,例如“刘润玉老师指出,符号意识培养需结合具体情境,形成‘以形助数’的教学思想”。
四、活动成果与意义
教学改进: 总结活动对教学设计的优化,如“教师们设计了更多分层练习,关注学生个体差异”。 教师成长
延伸影响:说明活动对后续教学的持续影响,如“校际间形成了定期教研机制,推动了区域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”。
五、结语
总结:概括活动的主要亮点与不足,例如“本次活动有效探索了高效课堂路径,但仍需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”。
展望:提出未来教研方向,如“将继续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课标研读活动,深化数学教学改革”。
写作建议:
采用“倒金字塔结构”,先写核心内容,再补充细节;
注重数据支撑,如学生作业完成情况、测试成绩对比等;
语言简洁流畅,避免过多专业术语影响可读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