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于高等教育
科普综合平台
学历贬值相当于高等教育“货币贬值”,其本质是学历价值从“身份标签”转变为“基础门票”,但并非完全失去价值。具体表现如下:
学历不再具有过去的高溢价属性,而是像货币一样因供给过剩导致购买力下降。例如,过去一本大学毕业生可轻松获得铁饭碗,现在需通过更多能力竞争。
供需失衡的直接体现
高校扩招导致学历供给激增(如2024年本科录取率近60%),而匹配岗位增长有限,形成“供大于求”局面,使学历竞争力相对减弱。
从“身份标签”到“基础门槛”
传统上,“上大学”“研究生毕业”是社会认可度高的标签,现在更多成为求职的“基础门票”,而非决定性优势。
能力与学历的脱节
部分高学历者因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,被迫从事低技能工作(如体力劳动),导致学历价值无法充分体现。
全球性普遍现象
不仅中国,其他国家也面临类似问题,如美国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扩招后也曾出现类似趋势。
总结:
学历贬值是教育结构性变化的结果,需通过提升综合能力、关注行业需求等方式应对,而非单纯否定学历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