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于高等教育
科普综合平台
入职公司学历造假的后果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,具体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:
若学历与岗位直接相关(如特定岗位明确要求学历),劳动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,公司可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。但若学历与岗位无关(如行政、文职等非专业性岗位),公司可能无法主张合同无效,需支付经济补偿。
经济赔偿与赔偿责任
- 无需赔偿: 若公司未因学历造假遭受实际损失(如未支付额外培训费、未因学历问题产生额外成本),则无需支付经济补偿。 - 需赔偿损失
- 刑事责任:
若使用假学历从事诈骗、伪造证件等非法活动,可能触犯《刑法》,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管制,并处罚金。 - 行政责任:根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,伪造、变造证件可能被拘留10-15日,并处500-1000元罚款。
学历造假行为会被记录个人征信档案,影响贷款、出国等社会活动。此外,可能被行业协会或职业组织列入黑名单,导致职业发展受阻。
总结:
学历造假后果因岗位性质、是否造成损失及是否涉及违法而异。建议求职者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学历,避免承担法律与职业风险。